docker本身提供了一种机制,可以将主机上的某个目录与容器的某个目录(称为挂载点、或者叫卷)关联起来,容器上的挂载点下的内容就是主机的这个目录下的内容,这类似linux系统下mount的机制。 这样的话,我们修改主机上该目录的内容时,不需要同步容器,对容器来说是立即生效的。 挂载点可以让多个容器共享。
一、通过docker run命令
1、运行命令:docker run –name test -it -v /home/xqh/myimage:/data ubuntu /bin/bash
其中的 -v 标记 在容器中设置了一个挂载点 /data(就是容器中的一个目录),并将主机上的 /home/xqh/myimage 目录中的内容关联到 /data下。
这样在容器中对/data目录下的操作,还是在主机上对/home/xqh/myimage的操作,都是完全实时同步的,因为这两个目录实际都是指向主机目录。
通过docker inspect {docker id}命令可以查看到
Mounts下的每条信息记录了容器上一个挂载点的信息,”Destination” 值是容器的挂载点,”Source”值是对应的主机目录。
可以看出这种方式对应的主机目录是自动创建的,其目的不是让在主机上修改,而是让多个容器共享。
也可以vim config.v2.json 挂载”MountPoints”:{}
二、通过dockerfile创建挂载点
上面介绍的通过docker run命令的-v标识创建的挂载点只能对创建的容器有效。
通过dockerfile的 VOLUME 指令可以在镜像中创建挂载点,这样只要通过该镜像创建的容器都有了挂载点。
还有一个区别是,通过 VOLUME 指令创建的挂载点,无法指定主机上对应的目录,是自动生成的。
语法:
VOLUME [”/var/log/”]
VOLUME /var/log
VOLUME /var/log /var/db
VOLUME [”/data1″,”/data2″]
上面的dockfile文件通过VOLUME指令指定了两个挂载点 /data1 和 /data2.
我们通过docker inspect 查看通过该dockerfile创建的镜像生成的容器
可以看到两个挂载点的信息。
三、容器共享卷(挂载点)
docker run –name test1 -it myimage /bin/bash
上面命令中的 myimage是用前面的dockerfile文件构建的镜像。 这样容器test1就有了 /data1 和 /data2两个挂载点。
下面我们创建另一个容器可以和test1共享 /data1 和 /data2卷 ,这是在 docker run中使用 –volumes-from标记,如:
可以是来源不同镜像,如:
docker run –name test2 -it –volumes-from test1 ubuntu /bin/bash
也可以是同一镜像,如:
docker run –name test3 -it –volumes-from test1 myimage /bin/bash
上面的三个容器 test1 , test2 , test3 均有 /data1 和 /data2 两个目录,且目录中内容是共享的,任何一个容器修改了内容,别的容器都能获取到